
晓观天下:美国重压之下,巴拿马与中国关系将减弱
20250205
美洲版图上,一场新的地缘政治较量悄然展开。2月2日,巴拿马总统穆利诺与美国国务卿卢比奥会谈后宣布,巴拿马将不再续签中国的“一带一路”倡议,并研究提早退出的可能性,成为首个退出该倡议的拉美国家。
这一决定,不仅标志着巴拿马在美中竞争中的立场调整,也折射出“一带一路”在全球影响力的起伏。面对华盛顿的高压,北京表现克制,暂未作出激烈反应。
一、美国先出招:逼迫巴拿马站队
在全球供应链重组与美中竞争加剧的背景下,华盛顿对巴拿马的施压早有端倪。作为连接大西洋与太平洋的关键节点,巴拿马运河的控制权对美国的地缘政治战略至关重要。

1. 卢比奥施压,巴拿马松动
作为美方拉美政策的主要推动者之一,卢比奥积极推动巴拿马调整对华政策。在这次会谈后,巴拿马政府迅速作出决定,表明其正在向华盛顿靠拢。
川普放话,不容中国控制运河
川普在接受采访时直接表示:“这条运河不应该交给中国。”并威胁“将采取强而有力的行动”确保美国对运河的掌控权。此言论无疑释放出美方不允许中国在这一战略要地扩大影响的信号。
2. 运河之外,经济与安全捆绑
在与美方达成的协议中,巴拿马不仅承诺不再续签“一带一路”协议,还延长了与美国国土安全部的移民与贸易合作协议。这意味着华盛顿正通过更广泛的政策手段巩固对巴拿马的影响力。

二、北京的克制回击:避免直接对抗
面对华盛顿的强压,北京的反应相对克制,并未立即作出激烈回应。
1. 官方沉默,舆论发声
截至目前,中国外交部尚未正式回应,主流媒体也未对此大肆报道。然而,在社交媒体上,部分网民批评美国的施压策略,称其是“霸权主义”的表现。
2. 不直接反击,灵活调整策略
分析人士指出,北京可能不会因巴拿马退出“一带一路”而与美方正面冲突,而是转向更隐蔽的经济合作模式。例如,通过中国企业而非官方协议继续在巴拿马运作,以减少政治敏感性。

3. 避免陷入地缘政治冲突
由于美中在全球范围内的竞争已经触及多个领域,北京在此时与华盛顿发生直接冲突并不符合整体战略。因此,北京可能采取更为柔和的方式,与巴拿马保持一定的经贸合作,同时试图扩大文化与外交影响力。
三、巴拿马为何倒向美国?
学者普遍认为,巴拿马此次决定的核心动因是现实利益考量。
1. 美国经济压力远超中国投资承诺
虽然巴拿马曾希望借助“一带一路”资金推动基建发展,但近年来中国经济增速放缓,多个中资基建项目延期或取消,使得“一带一路”对巴拿马的吸引力下降。相比之下,美国若对巴拿马实施经济制裁,其代价远大于中国提供的投资承诺。

2. 地缘政治风险
作为美洲国家,巴拿马一直受到华盛顿的强势影响。回顾历史,巴拿马曾因运河问题经历美国的直接军事干预,因此当前政府更倾向于避免与美方产生摩擦。
3. 美中竞争背景下的“站队”选择
随着美中竞争升级,全球供应链重塑,巴拿马政府可能认为,在当前国际格局下,选择与美国合作更符合自身利益,避免陷入更复杂的地缘政治博弈。

四、未来展望:美中博弈仍将持续
巴拿马退出“一带一路”只是美中较量的一部分,未来两国在全球范围内的竞争仍将持续。
1. 美国可能进一步推动其他拉美国家退出“一带一路”
巴拿马的决定或将成为美方施压其他国家的模板,未来不排除更多拉美国家调整对华政策。
2. 中国可能转向企业化合作模式
若官方“一带一路”合作受限,中国企业可能采取更灵活的商业模式,通过第三国公司或合资企业继续投资,规避政治压力。

3. 巴拿马运河控制权仍存变数
目前,巴拿马运河的运营仍涉及中资企业,未来是否会受到美方进一步干预,仍有待观察。
结语:第一回合,美国占先机,但战局未定
巴拿马的决定无疑是美方的一次外交胜利,也显示出“一带一路”在拉美的吸引力下降。然而,北京的沉默并不代表退让,而是可能在调整策略,为未来更复杂的博弈做准备。美中地缘政治角力远未结束,真正的大考验还在后头。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