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俄乌战争中的“正义问题”
本文探讨正义的复杂性,认为正义无绝对标准,受价值观和背景影响。通过抗战和俄乌战争案例指出,不同立场导致正义观差异。学者应理解多元观点,避免简单结论。全球秩序面临挑战,需警惕旧观念误判形势。
本文探讨正义的复杂性,认为正义无绝对标准,受价值观和背景影响。通过抗战和俄乌战争案例指出,不同立场导致正义观差异。学者应理解多元观点,避免简单结论。全球秩序面临挑战,需警惕旧观念误判形势。
文章探讨“正义三层次”,强调上帝内在启示的重要性,提到路德的宗教改革理念。正义涵盖“启示之义”、“心灵之义”和“制度之义”,强调内外结合对文明发展的重要性。
《联合国宪章》确立战后国际法原则,但国家不守信是挑战。美国对国际秩序贡献大,但面临内外危机。未来需复兴新教文明,以确保自由世界领导与秩序稳定。
赵晓认为中国祖先崇拜与基督教可兼容,文化适应助福音传播。尽管缺乏现成社会结构,信仰能塑造新载体,未来应保持希望。
文章探讨大事与小事的区别,重点在心态和态度。引用德蕾莎修女的话以爱处理事务,警示激进主义陷阱,用智慧辨别可改变与不可改变的事。基督徒应效法耶稣,保持谦卑与平安。
政治的首要任务不是创造天堂,而是避免地狱—即防止战争、暴政和大规模苦难。忽视人类不完美性的政治理论不仅注定失败,还可能带来灾难性后果。
文章通过观赏落日反思人类渺小与短暂,强调爱与宽容的重要性,倡导珍视亲情友情、超越纷争。提倡用交流与尊重面对生活,以平和心态追求更崇高目标。
本文认为中国自1840年以来现代化困境源于对西方文明的误读,仅关注技术与制度,忽视基督信仰的文化根基。提出中国现代化需以基督教核心价值为导向,实现“精神-制度-器物”三位一体的全面转型与复兴,探索根本出路。
文章探讨包容与尊重他人的区别:包容是接纳不同观点,尊重是给予他人应有的价值和尊严。基督教强调应同时包容与尊重,价值人本身但不必同意错误观点。